数百万大龄考生想靠自考翻身 为生活争取更多可能!《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数据显示,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共有538.48万人次。参加自考的人多出于积分落户、就业以及读书兴趣等需求。对这群自考生来说,这是他们能够达到竞争基本门槛,为生活争取更多可能性的不多方法。
2025年5月9日下午3点,邹静怀里抱着小儿子打开电脑,手抖着输入准考证号和密码。成绩单显示她报考的三门科目中,有一门仅考了40分。“只差一科,努力全白费了。”这是她参加自考的第五个年头。邹静只有初中学历,她报的是广东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。上大学一直是她的梦想,但成人高考要求高中毕业,最终她选择自考专科:无须入学考试,也不要求学历,只要学完并考过自学专业对应的科目考试,并完成主考学校毕业考核或论文答辩等要求后,就能获得毕业证书。
最新的三门考试是在4月进行的,这是决定邹静能否获得证书的最后一次机会。2022年5月,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发布通知,宣布22个专业2026年起停考,不再颁发专业证书,包括邹静报考的汉语言文学自考专科。一个月后,广东省自学考试委员会也发布了停考通知,宣布在过渡期内,停考专业的相关笔试课程将继续安排考试至2025年4月。
停考通知发出后,邹静曾考虑换专业,但她已经准备了两年多的时间,总共12门考试过了6门。从头准备其他的专业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和时间,她觉得不如在过渡期前把剩下科目考完。不同省份自考的时间略有不同,但笔试课程考试大多集中在每年的4月和10月,一次考期最多可报考4科,实践课考试则因省而异。广东一年有三次考试机会,今年4月考的三门科目,邹静已经考了几次,但成绩总是距离及格线差几分。
黄明辉从事北京自考教育研究已有15年,他表示,考生完成全部科目所需的时间会因个人情况有所不同。从平均情况来看,若考生进度较快,专科阶段大约需要两年,本科阶段则差不多需要三年。邹静觉得,自己考不过跟没充分时间复习有关。她30岁,有两个孩子,最小的才9个月大。白天喂饭、换尿片以及做日常家务,晚上丈夫下班回家带孩子,她才能找时间刷之前积累的错题,一天所有片段式学习时间加起来不到三个小时。小孩子哭闹日夜颠倒,每晚半个多小时醒一次,为了不妨碍丈夫和大女儿休息,邹静晚上带着儿子住在客厅,经常刷着题睡过去,被孩子哭声惊醒,发现自己手机屏幕还亮着。
5月9日当天,身在东莞的许潇然比邹静要自信一些。为了拼最后一次考期,2024年年底,她辞职全心备考。她当时也剩3门科目。每天早上送小孩去学校后,她就开始听精讲课,除了中间短暂的休息外,会一直学到下午四点半,然后接孩子放学。晚上10点到11点半,还会刷题。许潇然说自己一天大约能学7个小时。有一门课,120页的笔记背了两遍,12节精讲课看了4遍。但没想到,成绩出来时,这门她下了最多功夫的科目只考了48分。许潇然说自己备考了快4年的时间。“一切归零,也谈不上后续的计划,人脑子懵懵的。”
成绩出来后,邹静加入了广东汉语言文学专科停考互助群,两个月的时间里,群里从几个人扩大到近百人,都是受停考规定影响的人,包括许多个专业——大家基本都是只差一两门就能毕业。除了遗憾,也有不解,他们不明白自己的专业为什么会被停考。
魏风在湖北省一所211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工作,从事自考研究和一线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已有20多年。他解释说,近些年来自考专业一直在动态调整之中,大概每隔五到六年会进行一轮周期性调整,一方面是涉及知识的更新,需要更改专业所匹配的科目,淘汰过时的理念和技术;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有些专业已不具备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,可能也需要淘汰掉。
自考制度于1981年开始正式试行,主要有专科、本科两个学历层次。改革开放伊始,高等学校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,各行各业都对高级专门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。正是在这种情势下,自考制度产生。黄明辉认为,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,自考制度主要是被当作高考落榜生的另一条出路,处于“学历补偿”功能阶段;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,自考制度的定位开始转变,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“学历补充”。随着网络信息时代来临,我国也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。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聂伟表示,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%属于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,15%-50%属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,超过50%进入普及化阶段。我们国家早在五年前就迈入普及化的新阶段。现在随着高等教育学位供给越发充分,人们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机会会越来越多,其他形式的非全日制教育形式就会随之受到影响,社会需求会越来越弱,这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使然。聂伟说,这可能是部分专业调整及停考的原因之一。
在邹静最初的计划里,自考是个可以在两年半里完成的项目,她从没想过自己要为此付出5年的时间。初中毕业后,邹静打过许多工,2020年生了大女儿后,她辞职在家带孩子。一开始,学习和照顾大女儿并行,但到孩子10个月时,只靠丈夫一人的工资生活,家里经济压力太大,邹静把孩子送回老家,找了份服装公司文员的工作,但公司离家太远,先坐公交,再坐地铁,每天往返路上就要5个多小时,她只能靠通勤时间复习。
2022年清明节,回到老家的邹静发现,女儿看自己的眼神很陌生,有时会对着邻居喊妈妈,叫女儿过来拥抱,她还会往后退。“小孩子性格很易怒,不太注重卫生。”邹静说,自己实在太心痛了,又把工作辞掉,一边带孩子一边自考。这次出来成绩后,邹静开始对比不同省份的停考政策,她发现,虽然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发布了停考通知,但各个地区的处理方式并不相同,广东省最后考期是在2025年4月,有的省份则把最后考期定在10月份,还有省份出台了停考过渡方案,可以通过学分顶替,帮助学生改换专业。
魏风指出,不同省份停考专业过渡方案彼此有一定差异,这是因为省考委有国家授予的管理权限,即在满足整体框架的要求下,省考委有权根据自己本省的专业发展情况来自主决定过渡方案。以湖北省为例,专业停考后,在新旧专业有一定相关性的前提下,湖北省自考办会出课程学分顶替的方案,尽量让所有已考的课程在新的专业里都能用上,如果旧专业停考了但又没有相近专业可以转靠,则会专门指定一个转入专业,然后按学分对应的原则做转换。魏风说,课程学分顶替在自考领域里是比较通行的做法。
江苏省考生李颖在自考过程中遭遇过两次专业停考。她告诉本刊,当年江苏省也给停考专业准备了学分顶替方案,至少有部分科目的学分可以共用,没有让她此前的努力完全白费。看到了其他省的方案,许潇然也希望能再争取一次,“既然别的省份有先例,广东省是不是也能有机会加考一次,或者出学分顶替的方案。”许潇然跟其他六名考生是7月9日去的,他说,在沟通中,自考相关负责人提到各省情况不一样,但也了解了他们的诉求,会向上汇报研究。两个星期后,7月23日,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《关于征集2025年10月自学考试增加开考停考专业部分课程意向的通告》。许潇然非常高兴,“好像看到曙光了”。
相比于成教、开放大学等其他继续教育模式,自考的优势是灵活机动,没有入学考试,也没有前置学历要求,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上没有限制,考过规定科目,符合主考学校毕业要求,就能办理毕业。因此,自考成为不少人进一步提升学历的途径。汕头大学法学院教授徐萍提到,以北京市为例,2013年到2022年,在职自考生人数持续居高不下,其占比保持逐年缓步上升的趋势,从2013年的72.74%上升至2022年的84.87%,30岁以上的在职自考生占比从2013年的17.91%上升至2022年的39.84%。
徐萍表示,中国正面临着“学历社会”的处境,全社会比较看重学历,加之就业市场比较饱和,多种因素导致出现学历贬值的情况。在此背景下,学历上本就处于不利状况的在职者,如果再不去提升学历,可能处境会更加糟糕。根据黄明辉的观察,大部分参加自考的人是出于落户积分、就业以及读书兴趣等需求。
邹静是想要给孩子在深圳落户,才选择自考。邹静今年30岁,她的老家在广东茂名的农村,父母常年在深圳打工,家里四个兄弟姐妹都是由爷爷奶奶拉扯大,一年只有开学交学费和过年放假时才能见到父母一面。“可能是留守儿童的经历,我们四个都有点偏执内向。高一时,我比较自卑,容易钻牛角尖,整天精神涣散,投入不了学习,高中只读了一个学期就辍学了,2011年也跟着父母来深圳打工。”邹静说。
来到深圳以后,邹静辗转做过餐厅服务员、箱包厂缝纫工、电子厂仓库文员等工作。其间她都没怎么想过提升学历的事情,直到结婚生子。2020年,邹静刚刚生完大女儿,一次楼下“遛娃”,家长们聊到小孩子上学的话题,私立学校每学期的学费要1万元左右,当时邹静丈夫一个月工资才有六七千,自己待业在家,实在难以负担。没有深圳户口,女儿也没办法上公立学校。
邹静不想自己留守的经历在女儿身上重演。她查阅了《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》,第八条写到,满足中专以上学历,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,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人员,经核准可办理人才引进迁户。邹静决定先通过自考慢慢提升学历,满足深圳落户对学历的基本需求。汉语言文学专科是她多方比较选择的专业:只有12科必考,不考数学,好上手。
27岁的杨芳自考是为了能找一份好些的工作。杨芳来自广东潮汕地区,家里有4个妹妹,一个弟弟,父亲在村里打打零工,一个月收入只有两三千。虽然在沿海生活,但杨芳小时候只吃过草鱼。身为长女,杨芳一直被教育要懂事分担父母的压力,小学6年级下学期开始,杨芳放学就带着妹妹去邻村袜子厂做工,从下午4点做到晚上8点,周末则从早上7点一直干到晚上10点,一个月几个人能赚2000多元。
杨芳中考的成绩,本可以上当地高中,但身边的长辈一直说,女孩子不需要读那么多的书,家里又这么穷,不能这么自私。2015年,杨芳妈妈托朋友给她在深圳找了一份工作,一个月2500元,一年下来一共给家里寄了2万多。这之后,杨芳陆续还做过工厂文员、电商助理,每一份工作都是靠亲戚朋友介绍的。招聘软件上的工作最少都需要大专学历,初中学历的杨芳在就业市场上毫无竞争力。杨芳对心中的理想工作的要求并不高,只是希望能稳定一点,保证周末双休。“我做过的四份工作,有三份完全没有法定假期,除了过年休3天,基本无休,做电商助理倒是有法定节假日,但是会克扣天数,还会调休,我想找一份法定假期不会被无故克扣的工作。”
从2010年开始,李颖就在不停地报考自考。她先是通过了企业管理专科,后来又获得了法学专业、物流管理专业以及消防工程专业3个自考本科学历,一共考过71门科目。她后来又接连考了二级建造师、一级建造师以及一级消防工程师的资格证书。她说到后来参加考试已经与学历追求没有必然关系。“我从28岁一直考到43岁,学到最后,我已经不需要再为了工作去考,也不需要拿这些毕业证评高级职称,我只是为了自己。不论是自考还是其他资格考试,这些考试一点点塑造了我,重塑对自己的信心,弥补当初因为只有中专学历而自卑的自己。”
看到7月23日,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征求意见通告时,邹静对着两个女儿又哭又笑。邹静说,如果最终还是等不来加考或者学分顶替的机会,自己还是会换专业继续考下去,“大专文凭我一定要拿,即使大宝错过了落户的机会,二宝也不能错过。”
顺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